秦汉思想文化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意义。研究秦汉思想史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,而且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。周桂钿教授多年来对秦汉思想史的研究及其新著《秦汉思想史》(河北人民出版社,2000年1月出版),即相当典型、深刻、具体地说明了这一点。
通读《秦汉思想史》,可以发现该书一个“一以贯之”的原则,即注重“历史与现实”(或传统与现代)之间的双向考察与反思。由于作者对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有着深刻的观察与认识,因而,他的《秦汉思想史》就能异乎寻常地阐明秦汉思想史中某些重要的思维模式、思想观念,以及遗留问题对现代社会仍有着潜在性,乃至决定性的影响。其中,最为明显的莫过于董仲舒所提倡的“独尊儒术,罢黜百家”这一政治主张了。都说历史自有定论,但是,已经过去两千余年了,人们对于“独尊儒术,罢黜百家”依旧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。这是为什么呢?究其根源,人们之所以争论不休,不仅是因为历史上曾经存在这个问题,更是因为人们所处时代环境存在类似问题的现实反映。因此,察古以彰今,“通古今之变”就显得很有必要、很有意义了。作者认为,董仲舒提出“独尊儒术”这一建议,主要是为了在思想上、政治上统一人心、统一思想,因而,“大一统论”就是董仲舒政治哲学的核心所在。它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功过主要表现在:一方面,思想统一于儒学,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主干地位,奠定了民族精神的思想基础,维护了国家的统一;另一方面,思想统一于儒学,压抑了百家的发展,维护了专制制度,还导致一刀切现象,严重限制了个人思想的发展,残酷迫害有识之士,并且,由于政治干预学术,既破坏了学术,也损害了政治。应该说,作者这个分析、论断是比较全面、深刻的,是可以得到读者的广泛认同的,甚至可以在思想的深层次上引起共鸣。
相对于上述“独尊儒术,罢黜百家”而言,关于两汉之际王莽改革的问题,一般思想史著作都不予论述(至少也是论述不充分),似乎是因为史学界对此早有定论。但是,周桂钿所著《秦汉思想史》一书却花了整整一章的篇幅加以重新探讨。作者认为,尽管王莽改革最终失败了,但这并不意味王莽就成了无可歌颂的历史罪人,一无是处的反面人物。只要我们离开“袒刘”的立场,摆脱历史的偏见,客观地分析有偏见的班固所提供的事实,那么,我们不但可以看到王莽失败的种种原因,而且也可以看到王莽对西汉社会弊端的改革及其社会效益。在始建国到天凤的11年间,尽管还有一些不尽人意处,整个社会出现太平盛世的繁荣景象则是不能掩蔽的。这个论断是实事求是的。作者强调指出,从王莽改革的最终结局可以得到一个深刻的教训,即王莽一切按固定的模式进行复古改制,必然在实践中惨遭失败!这就从反面说明了一个重要的问题,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、也即实事求是的问题。这个问题说起来挺容易,一旦做起来,不仅需要现实的、深刻的理论头脑,而且需要巨大的实践勇气。
总的说来,《秦汉思想史》除了贯穿上述“反思历史,关怀现实”这一总原则、总特点,还兼具综合与创新、批判与超越、义理与考据、专题与通论、理论与实践,以及在中西思想文化比较中注意突出、说明思想的世界性(普遍性)与民族性(特殊性)等特色。